其中,万花筒般的变奏,凝聚了帕格尼尼全部的创新与才华。
这首小提琴曲几乎囊括了所有高难度小提琴技巧,被誉为“小提琴技术的试金石”。
短暂的前奏后,便是第一个变奏(连弓跳)。
随着顾安的演奏,音符如珍珠般跳跃,充满灵动感。
第二个变奏(抛弓)
在弓子的自然弹跳间,一个个音符连贯而流畅。
……
大约5分钟后,最后一个音符从小提琴上飘出。
顾安也放下了小提琴,微微喘息着。
沙发上的莫里斯太太轻轻拍了拍手,给予了顾安充分的肯定。
顾安随即坐到莫里斯太太对面,准备听听老师的评价。
莫里斯太太先是夸赞了顾安技术的进步,随即又指出了其中的不足。
“约书亚,第7变奏的揉弦...”
她握住顾安的手腕,带着薄茧的拇指按在他的脉搏处,
“要像握住刚孵化的雏鸟,既不能捏碎,也不能放任它飞走。”
顾安若有所思地动了动自己的手指。
-
技巧指点结束后,莫里斯太太嘴角微微上扬,带着一抹亲切的笑意,轻声问道:
“约书亚,这两天有发生什么事吗?”
顾安惊讶地看向自己老师。
老师怎么突然这么问?
莫里斯太太眼里笑意盈盈,“约书亚,你的演奏更坚定了。”
帕格尼尼的《第二十四首随想曲》在技巧上达到了令人惊讶的高度,突破了当时的传统界限。
复杂的双音、高难度的左手拨弦以及快速的音阶跑动等技巧交织在一起。
而且整首曲目还通过变奏,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情绪。
从最初的活泼,到抒情、雄壮、诡异、梦幻,最终回归辉煌,形成完整的戏剧弧线。
在演奏这首作品时,每一个音符的精准表达、每一段高难度技巧的完美呈现,都依赖于演奏者内心的坚定。
坚定自己对音乐的独特诠释,不受外界干扰,以自己的方式将帕格尼尼作品中的激情与力量传递给观众。
《第二十四首随想曲》,在这部作品中,处处彰显着帕格尼尼坚定自我的力量。
-
在顾安以往的演奏中,固然也有坚定的影子。
但是那份坚定,就如同春天刚冒出的新芽,虽然透着生机,但是略显浅薄。
与其说是坚定,更像是某种的明确。
然而今天,莫里斯太太敏锐地捕捉到了变化。
顾安的坚定变得更加深厚起来。
这倒是让莫里斯太太有些好奇了。
顾安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鼻子。
犹豫片刻,还是将自己昨天的经历、以及自我纠结的那些心理路程,和老师做了分享。
莫里斯太太静静地听完,神情柔和地看着少年。
“约书亚,这样就很好。”
“所有艺术的顿悟,都诞生于理想与现实的裂缝之中。”
“随着你的阅历增加,对自我内心探索的持续深入,你的音乐才会越来越生动。”
顾安认真地听着,重重地朝自己的老师点了点头。
……
不知不觉,结束练习的时候,窗外的天空已染上了黄昏的色彩。
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,橙红与金黄相互交织,美得让人陶醉。
关上琴房的大门,顾安也顾不得如此美的夕阳了。
一天的练习下来,他只觉得自己早已饥肠辘辘,饿得能吃下一头牛。
他当即决定,还是先去食堂,祭祭自己的五脏庙。
至于在宿舍内等待的阿尔弗雷德?
顾安表示,他会给他带饭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