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点教育基础,就连乡试都没办法通过。
为此,二人就必须给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筹码,让他们相信学堂很有用,进而吸引他们参与筹钱建设学堂。
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,林同曦就拉着陈云轩等四人聊起此事。
小九率先开口,介绍起镇民对于兴修学堂的态度:“各位哥哥姐姐,根据我们收集的情报,恐怕镇上的大家对学堂一事不太感兴趣。”
“镇民不同于安济坊的孩童,前者见识既定,多专注于谋利立业和传宗接代,后者年纪尚小,犹可塑造。”岳凌云点出了教育能在安济坊推行的原因。
听到“利”一字,林同曦则是有了主意:“利吗……那么我们把学堂和利挂钩不就好了?”
“同曦兄之意,莫非是出钱资助镇上孩童参加学堂?此主意虽有效,但却太过耗费钱财,也不利于募集善款兴建学堂。”陈云轩在一旁否定了用钱直接吸引的想法。
“或者……让参加学堂的孩童免费到复春堂诊断,然后医药费减半?”苏若雪从医生的角度提出意见。
林同曦点点头,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可是依旧不能够直接吸引乡贤和商户赞助建设学堂。
必须要找到最核心的点,才能构建极强的吸引力。
比如说,参加学堂后……能提供别人没有的。
自自己的版本升级后,林同曦的思考速度便比以前变快了很多。
不一会儿,他便想出了两个核心点:人事权和推荐权!
“同曦兄,人事权和推荐权是指?”陈云轩不解地提问。
“大家忘了吗?我们可是代表着襄州官府啊……”林同曦打了个响指,随后在黑板上画了个图——这个黑板也是通过【无中生有】生成的,众人已经用了有些日子。
所谓人事权,即对内的职务分配。
当前,镇上的职务已经分配好了,这没什么好说。
可是以后呢?总有人会辞职、退休,这样一来就有位置空出来,各势力定会相争。
你推荐这个,我推荐那个,谁都争不赢的情况下,官府的人事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这个时候在职务任免上加一个条件的话,比如说必须参加过学堂。
这样的话,就能因此筛选部分人,进而减少斗争。
得到职务的人受益,没得到的人则懊悔自己没有参加学堂。
此外,几人可以再出个公告,规定必须留几个职务给参加过学堂教育的人。
如此一来,学堂经历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。
“原来如此……那推荐权呢?”苏若雪接着提问。
林同曦又画了个图,分别标注了上级和承天书院。
“在下懂了……同曦兄是想说,假如在学堂内发现了好苗子,官府便会出面推荐他们?”陈云轩猜测道。
“bgo!”林同曦又打了个响指,同意起陈云轩的想法,同时补充起另一个举措:“甚至于,我们还可以替这些参加过学堂的人谋出路,比如说推荐去镇上的某家医馆从医。”
“在这基础上,我们就可以搭配奖学金、医疗福利等等来对参加学堂进行激励。”
“如此一来,众镇民便会意识到送自家孩子去学堂是一件利好的事情!”
其余几人点点头,对林同曦的意见表示赞同。
“不过,这也仅仅只是凸显出了学堂的重要性,没办法动员大户捐更多的钱。”陈云轩注意到了林同曦提出的缺陷,接着又提出根据捐赠金额,将其子女分配进对应的班级。
林同曦一听,当即同意了陈云轩的主意。
学堂内可以设置不同环境的班级,比如豪华风、朴素风等等,此外还可以设置其他福利。
如此一来,捐款的问题算是解决了。
林同曦在会上说出有关学堂的制度后,不少参会人员皆是睁大了眼睛。
他们纷纷意识到了一件事情——教育,有利可图!
知识文化还是其次,镇民主要还是担心自家孩子以后会饿死。
要是参加学堂后就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的话,那镇民巴不得将他们送进学堂!
接着,林同曦又说出了不同捐钱数额对应的福利,勾起了不少大户捐款的心。
会议结束后,多数参会人员皆是表达了捐款的意愿,少部分人则表示会努力筹钱。
如此一来,官府很快便筹集到了兴建学堂的费用,可以说是绰绰有余。
当然,还需要聘请师资之类的前期准备工作。
好在坊市管理制这时又起了作用,很快便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师资,既包括读过书的文化人、习过武的武者,也包括口才好的商贾、技艺精湛的工匠等等。
一些课程没有对应老师的,林同曦五人就会亲自上场。
在众人的努力下,瑞和镇很快完成了摸清数据和兴建学堂的既定目标。
时间飞速流逝,很快便到了一个月后。
“恭迎丁大人!”光阳县甘兴帆率领众人齐声喊道。
身为襄州之主的丁南景终于踏上了瑞和镇的土地,视察起这个经常在奏报中看到的地方。
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标杆进行宣传,让其他地方向这个标杆学习。
瑞和镇便是一个合适的选择,可他也不禁担忧起来,瑞和镇能否通过他的考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