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水浒大奸商 > 第209章 做坏事从不留姓名

第209章 做坏事从不留姓名(1 / 2)

重和元年,冬,

天气冷得反常,

空中灰蒙蒙的,太阳如雾中的一颗小白点,发不出半点热量,

地上铺着一尺厚的积雪,行人艰难的趟着路。

东京城的普通百姓都在冬季里挣扎着,努力着,想要熬过这个冬季。

达官权贵们却对着漫天飘飞的大雪,举杯畅饮,高呼一声

“瑞雪兆丰年”

不幸中的大幸,蜂窝煤的问世,让东京城内的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,街上冻死的人比往年还要少了许多。

而那些在城外的流民,往年因为冬季工作少,常常冻饿而死,

而今年,丰乐镇大量招人,修路,建暖房,建码头,盖仓库,生产蜂窝煤等,反倒出现了用工荒,

介绍工作的牙行牙子们每日乐得嘴都合不拢。

丰乐镇的工钱给得高,伙食也好,便是老人和小孩,只要到了丰乐镇,都会安排打扫,洗涮的活计,能混一口饱饭,能有间暖和的屋子休息。

相比之下,为皇帝修垦岳的民夫就惨得多,

他们得自带干粮,没有工钱,还时常受到鞭挞责罚,为赶工期,每天都有人被折磨至死。

柴宣擅于拍皇帝的马屁,为赵佶亲手写的“丰乐镇”的匾额,专门建了一座巨大的牌坊,威严庄重,

专门请林灵素派了十几名道士,住在牌坊附近的小道观中,

每月初一,十五,皆会为牌坊上香,为赵佶歌功颂德,大拍其马屁。

他打着为赵佶做事的旗号,一切税收皆免。

且,柴宣只要利,不要名。

对外宣称,也是柴驸马受皇帝的差遣,奉命在此做事,

丰乐镇的一切福利,都让民夫去感谢赵佶。

时常也让道士们组织流民,在牌坊前叩谢皇恩,

谢完之后,所有人都有免费的肉粥喝,

并让赵佶身边的小黄门们,将此事告诉赵佶。

说赵佶乃是圣明之君,得百姓景仰,自发朝拜,民心所向。

说驸马忠心又孝顺,不忘皇恩,时刻想着官家……

道君皇帝就要爱一套,对柴宣越发的器重。

不管如何,重和元年的冬季,对于东京城里面的普通百姓来说,还不算太糟。

至于其他地方的百姓,

例如河北,江南路一带,他们日子过得好不好,柴宣就不得而知了,

想必是十分糟糕的。

因为再过一年多的时间,朱勔就要把方腊给逼反了!

…………

腊月,

蔡攸从青州回来,在蔡府与父亲蔡京私下谈过一次,趁机捞了不少好处,又来找柴宣。

二人在画舫上饮酒。

蔡攸时不时打量一眼柴宣,有些唏嘘道:

“老头子和蔡绦竟然都认为绑人的不是你,说你行事嚣张,明目张胆的做恶,不屑做这等上不得台面之事。”

柴宣呵呵笑道:“蔡相所言中的,看来他是了解柴某的。”

蔡攸冷哼道:“休要得意,蔡绦一失踪,俺就猜到是你动的手。你怎不把他给杀了?割只耳朵有甚用?”

蔡攸对于柴宣的态度一直在变化,

初见柴宣,他自持身份,瞧不起对方,

后来被柴宣抓去高唐州当乞丐,他又视柴宣如恶魔,

再后来又得柴宣相助出仕为官,还捞了足能流芳千古的好名望,成为解决天花瘟疫的神人,在有些地方,还供有他蔡攸的牌位。

他对柴宣是佩服和感激。

如今,他已是太平会的首领,与柴宣也算是有了共同利益,

随着对柴宣性格越发的了解,知道对方不是滥杀无辜之人,对柴宣不再敬畏,与柴宣相处更加随意,有点像朋友了。

有时还敢怼柴宣几句,

不过他打心眼里还是很佩服柴宣的,无论是对方的胆大包天,还是对方的神机妙算,又或者是对方的厚颜无耻。

反正他自认为永远都学不会。

柴宣道:“看来蔡兄与兄弟们的感情,着实有些感人啊。不过,话又说回来,若是他被抓第一天就找到逃出去的办法,柴某自然会除掉他,

可他在牢里呆了一个月才想到逃出的方法,着实蠢了些,

这般蠢的兄弟,蔡兄又何在意他是死是活呢?”

蔡攸没说话,喝了杯酒,

想起之前他常去矾楼与相好的厮混,蔡绦便向父亲告状,然后带人来抓奸,弄得他成了东京城的笑柄,

他那时连自己喜欢的女人都保不住,这让他便很自卑,也很惶恐。

那时他便恨上了父亲和蔡绦。

“老头子已重返朝堂,下一步柴驸马有何打算?”

蔡攸换了个话提。

柴宣笑道:“莫急!蔡京老当益壮,没那么容易失势的,

王甫风头正甚,就让他们先斗上一斗,我等只管赚钱就是,徐徐图之,最多五年,我定助你登上相位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日子一天天过去。

天灾发横财!

柴宣也体会到了日进斗金的乐趣。

东雅阁卖反季节蔬菜,每天卖出去二万多斤,

蔬菜的品质也分为数个等级,价格从二百文到十两一斤不等。

如此做法,可以兼顾高端权贵市场,和寻常富裕百姓。

光菜蔬一项,每天的纯利润就在五千贯以上,一个月有近二十万贯的收益。

静安堂的几种丹药和中成药同样卖得疯狂,每月也有五六万贯的利润,

而最赚钱的便是蜂窝煤了,

往年冬季,整个东京城的石炭市场,约在四五百万贯的规模,

蜂窝煤便宜,取代石炭后,整个市场只有三百万贯的销售额。

可是,之前的市场,大多数利润,被蔡党拿了,小部分归税收,更小部分才是商人们赚的。

而蜂窝煤分文的税都不交,利润的大部分归柴宣,小部分归张峰等一些商人,

柴宣一个冬季下来,至少能赚二百万贯,张峰等人也赚得比之前多得多。

百姓花钱反而少了,所有人都得利,唯有蔡党在伤心。

这个冬季,柴宣平均每个月能赚到九十万贯左右,已经摸到月入百万贯的门槛了。

不过,冬季也就这三个月好赚,

开了春,菜蔬生意和煤炭生意就会大量减少,

再过些日子,甚至会亏钱维持运转。

正月十五,

又是上元节,又是皇帝赵佶在宣德楼上与民同乐的日子。

柴宣作为驸马,也同赵玉盘一起坐在楼上,与皇帝共饮。

他这三个月,为赵佶送去了五六十万贯的分红,也让赵佶这个年,过得无比奢华,让昏君继续沉迷在享乐盛世的幻想中。

饮宴过后,柴宣携赵玉盘再坐游舫,在汴河上绕着东京城游玩。

“夫君,可记得你我初次相识的场景?”

赵玉盘笑盈盈地说道,

如今的她雍容华贵,更多了几分成熟和妩媚,

柴宣嬉笑道:“怎不记得?当时我还以为是哪位仙子调皮,跑下凡尘来游历呢?当时我便想,若她能作我的娘子,该多好啊!”